1958年春,毛主席到广西考察时,韦国清诚恳向主席表达心声:“广西目前基础薄弱,面临诸多挑战,亟需中央给予帮助。”面对这一请求,毛主席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实际上,早在1958年初,毛主席便已决定实地调研广西,希望深入了解这一地区在新中国建设中的真实状况。此时的广西,问题甚多:经济根基尚未夯实,交通便捷程度不高,频繁的自然灾害困扰着当地人民。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如何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让广西的治理变得格外复杂。
身为省长,韦国清对各种难题体会深刻。他始终怀抱着为家乡谋发展的信念,带着沉甸甸的责任不断探索突破的道路。他很清楚,地方上的资源和力量有限,要想根本改善现状,必须依靠中央的鼎力支持。
毛主席到南宁视察那天,韦国清很早就开始了细致的安排。他充满期待地向主席询问行程,毛主席则以平和的语气表示,“到了这里,我就是南宁的一名普通公民,一切都听你们的安排。”中央及各省市领导随后陆续抵达,使曾经安静的南宁一下子成为全国政治风云的聚集地。
为了表达热情好客,韦国清计划在宴会上呈上广西传统美食蛇羹。这道菜不仅代表着当地的饮食文化,还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毛主席欣然接受,甚至亲自强调,希望所有嘉宾都能品尝到这道特色佳肴,并共同感受广西的风土人情。当晚,宴会厅里气氛热烈,每桌都备上一份色香味俱佳的蛇羹。毛主席带着幽默对大家说:“岭南人喜欢吃蛇羹,韦国清是岭南人,不尝尝可不行,这可是看不起岭南人的表现啊。”这句话让韦国清倍感欣慰,也拉近了与在场领导的距离。
在南宁会议期间,韦国清仍不忘向毛主席汇报广西的发展困境。他特别提到了高等教育的问题,诉说广西大学被撤销的遗憾,以及高校资源极度匮乏的现状。毛主席听后,坚定地表示要为广西恢复一所大学。韦国清接着反映了工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对未来充满忧虑。毛主席随即指示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李富春:“广西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了,得抓紧推进,你要多上心。”
在党中央的有力推动下,柳州钢铁厂、柳州化肥厂等工业重点项目相继筹建。经济困境袭来,工程不得不暂停,使韦国清倍感压力。毛主席得知后,专门安慰韦国清:“目前的难关只是暂时的,时运不济也不必太过担心。最重要的是保持信念,把劲使出来。现在暂停,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再启程。”
毛主席的话语成为广西发展的指路灯。随着国民经济逐步调整,柳州钢铁厂等项目终于得以恢复,并顺利推进。多年后,柳州钢铁厂不仅成为中国500强企业,还带动广西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成果离不开韦国清等地方领导的竭力付出,更有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及时支持和关心。
1989年,韦国清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七十六岁。他为广西发展留下了深刻印记,也见证了家乡从困境走向繁荣的历程。
大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