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舰队堵到家门口,马杜罗亮出400万民兵底牌,白宫踢上铁板
加勒比海的风,向来带着一股咸湿的暖意,可今年八月过后,那风里头却夹杂着一丝火药味。帕拉瓜纳半岛的渔民们最先嗅到了这股不同寻常的气息,他们摇着小船,远远就看见海平面上冒出几个钢铁巨兽的轮廓。
打头的那艘是“硫磺岛”号,一艘两栖攻击舰,块头大得像座移动的小山。甲板上停着的“鱼鹰”旋翼机,那姿态就像蓄势待发的猛禽,翅膀下挂着的家伙事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明晃晃地告诉所有人,它们不是来观光的。
后面还跟着三艘驱逐舰,水底下还有两艘核潜艇闷声不响地潜行,头顶上P-8反潜巡逻机画着圈,像秃鹫一样盘旋。美国人给出的官方说法是“打击跨国贩毒”,可这阵仗,别说打几个毒贩了,就是去端掉一个小国家的首都都绰绰有余。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五角大楼后来不小心泄露的文件,才让大家看明白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特朗普悄悄签下的那个《加勒比海安全倡议》,嘴上说着什么“保护巴拿马运河航道安全”,什么“维护能源运输线”,全是摆在台面上的漂亮话。
真正让他们坐立不安的,是委内瑞拉从东方大国那里拿到的一批C860反舰导弹。这玩意儿射程三百多公里,还能玩超音速突防,等于是在美军常来常往的后院里埋下了一排随时能炸的钉子,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的所有家当,一夜之间全都暴露在了人家的瞄准镜里。
美军舰队抵达的时机也选得极其刁钻,恰好是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在加拉加斯开会的当口。二十多个拉美国家的头头脑脑正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让美国那只伸得太长的手缩回去一点,结果会场窗外,美军舰船的雷达就毫不客气地扫了过来,挑衅的意味不言而喻。
面对这种几乎是把枪顶在脑门上的威胁,马杜罗的回应,硬得像奥里诺科盆地地下的岩石。八月十八号晚上,他通过全国电视讲话,启动了一项名为“祖国盾牌2025”的计划,那口气里没有半点妥协。
他宣布,全国四百万民兵进入战备状态。这不是一个空洞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这支力量要守卫全国187个战略要地,从盛产重油的奥里诺科油田,到拉奥奇拉岛上的海军基地,每一寸关键土地上,都将布满严阵以待的眼睛。
别以为这些民兵是临时拉起来的乌合之众。我曾在苏利亚州的马拉开波市亲眼见过,那些炼油厂的工人们,前一分钟手上还攥着沾满油污的扳手,后一分钟就能抄起一支中国的CQ突击步枪,在教官的吼声中演练反登陆战术。
这套民兵体系,从查韦斯时代就扎下了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就分化出了工业、农业等不同的专业队伍。一个年轻的民兵小伙子曾骄傲地告诉我,他们最近正在熟悉一款叫VN18的两栖战车,也是中国货,能在十米深的水里跑,水上时速三十公里,他的原话是:“美国佬的海军陆战队要是敢从海上过来,咱们就在水里给他们办一场欢迎会。”
光靠民兵玩命是不够的,马杜罗深知这一点。在宣布全国动员的同一天,一纸新的军事协议也送到了莫斯科。俄罗斯的S-300VM防空系统,承诺在三个月内部署到位;委内瑞拉海军的“苏克雷”号护卫舰,也将换装威力巨大的“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
美国人想从经济上掐死委内瑞拉,算盘也打空了。今年三月,华盛顿推出了所谓的“石油禁运2.0版”,企图切断委内瑞拉七成的石油收入,让他们连发军饷的钱都掏不出来。
可马杜罗找到了破局的门路。他绕开美元体系,每天向中国输送五十万桶原油,用来偿还贷款和换取物资。同时,跟土耳其、伊朗这些同样不受美国待见的国家搞起了以物易物的贸易,用本国的重油,换来了对方的无人机生产线和导弹技术。我翻阅了委内瑞拉近期的财政报告,国防预算不降反升,涨了百分之十二,美国的制裁大棒,最终打了个寂寞。
拉美邻居们的态度,也让白宫感到十分棘手。墨西哥新上任的女总统辛鲍姆,公开拒绝为美军提供过境通道去“打击毒贩”,等于是在背后捅了美国一刀。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内部,甚至在秘密测试一个叫“南方石油结算系统”的东西,打算用一种叫“石油币”的加密货币来交易石油,彻底把美元踢出局。
看不见的战线上,交锋同样激烈。委内瑞拉国家电信公司的一位工程师透露,他们的电力系统每周要承受超过三千次网络攻击,通过IP地址溯源,大部分攻击都指向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美军网络战司令部。
委内瑞拉也不是只会挨打的沙袋。他们组建的“玻利瓦尔网络旅”,在俄罗斯专家的指导下,也学会了主动出击。前阵子,他们成功模拟攻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处电网,导致部分变电站瘫痪了足足四十七分钟,虽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警告的意味已经足够强烈。
对峙的顶点,发生在一个寻常的午后。美军的“格雷夫利”号驱逐舰,悍然越过了委内瑞拉划定的12海里领海线。所有人都以为马杜罗会发表一通措辞强硬的抗议,但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亲自登上了拉奥奇拉岛的前线岸防阵地,身上穿着防弹背心,手里没有演讲稿,只紧紧攥着一个中国产的北斗卫星通讯终端。他拿起高倍望远镜,就这样静静地、一动不动地盯着几公里外那艘耀武扬威的美国军舰。
随行人员后来回忆,总统对身边的士兵们说:“我们身后就是家,一步也不能退。”这个画面通过媒体传遍了委内瑞拉,无数民众自发走上街头,挥舞着国旗,高喊着支持政府的口号。那一刻,外部的压力反而凝聚成了内部的团结。
其实,牌桌上的双方都心知肚明,真掀桌子对谁都没好处。美国国防部内部的推演报告显示,对委内瑞拉发动一场“斩首行动”,至少会造成十二万平民的死亡,并且将彻底点燃整个拉美的反美情绪。
而委内瑞拉军方的沙盘推演结果同样不乐观,但也不悲观。他们可以依托奥里诺科河的复杂地形,以及民兵部队挖掘的大量地下工事,将不可一世的美军拖入长达半年的城市游击战泥潭。这种谁也无法轻松取胜的僵局,反而催生了对话的可能。
最终,还是东方大国提出的“加勒比海安全倡议”提供了一个台阶。倡议的核心,不是对抗,而是合作,建议中美委三方建立军事危机热线,并在联合国的框架下,成立一个能源安全委员会,用共同发展的思路,去化解安全上的死结。
如今,加勒比海的夜晚,美军舰船的探照灯光柱,与委内瑞拉岸防部队的激光告警光束,依旧在漆黑的海面上交错扫过,像两头互不相让的猛兽在对峙。好在,一纸《加勒比海行为准则》的签署,暂时给这片海域带来了脆弱的平静。
这场风波,让全世界都看清了一个事实:美国想要随心所欲掌控自己“后院”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而委内瑞拉用四百万民兵的决心告诉了所有中小国家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尊严和主权,从来都不是靠别人的施舍得来的,而是要靠自己,用钢铁和意志,牢牢地攥在手心里。那些放下扳手和渔网,拿起步枪的普通人,就是这个道理最生动的注脚。
大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