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球友中,许多人意识到要从基本功着手练习躯干,但大部分的进展却并不如人意。经过训练和学习,与“基本功打卡群”中的球友互动交流后,我们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阶段性练习的不当,甚至是不分阶段的“盲练”。这种情况轻者停滞不前,重者更是重蹈覆辙。因此,清楚自身所处的状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将情况总结为三种类型。
首先,完全依赖“上肢代偿”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情况,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学习初期或缺乏躯干训练的球友身上。尽管看似问题严重,但它的解决思路相对清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严厉要求自己,远离外界干扰,通过“零上肢”的方式切实建立躯干的本能力量。换句话说,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早早投入训练便能尽早见到成效,反之则可能一无所获,选择的权利全在于自己。
其次,有些球友在训练中则表现为躯干参与一半,而另一半则完全依赖上肢。这种现象的典型例子是,在进行躯干引拍时一切正常,但在出手瞬间却呈现上肢驱动躯干的假象。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训练过程中,适当延长球的落点,以确保躯干有足够的空间发挥,避免因外界因素导致“手够球”;第二,果断等待球到达躯干的发力区域,先找准躯干顶球的感觉,最后再用上肢辅助出击;第三,来球的弧线应该加以重视,以尽量做到弧线较低而非过高,以防上肢代偿的发生。
展开剩余32%最后,某些球友在训练时则表现出躯干的“单边发力”,虽然此时已能感受到躯干的力量,但问题在于未能重视框架的左右平衡,这会导致单边用力的发生。这种身体失衡不仅会限制自身水平的提升,更可能埋下伤病的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需要常常反思与调整框架的大写“A”和躯干的“丰”字之间的关系。此外,单边发力的问题并不应在躯干完全建立后才开始关注,而应在日常训练中随时修正。上述内容仅为我个人在练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进行指正与批评。
发布于:福建省大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